投资
宏观 海外 证券 产经 房产 酒业 银行 保险 基金 科技 数码

提前“设防”极端行情 银行开启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大调整

2020年10月16日 14:02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 微信

今年以来,在金融市场整体风险上升,个别金融产品价格产生极端波动的背景下,银行开始把投资者利益保护、极端行情预警机制放在前列。近日,建设银行“官宣”将在10月16日起调整个人客户风险评估业务,优化后的版本在措辞上较为审慎,将原“收益型”调整为“谨慎型”,原“积极进取型”调整为“激进型”。此前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也进行了相关调整。在分析人士看来,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风险主要来自底层资产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全球资产轮动节奏被打乱,潜在风险本身较大,银行有必要建立健全更好的风险控制和隔离措施。

调整客户风险评估

又一家国有大行开始筹备针对极端行情的提前预警机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10月16日起,建设银行个人客户通过该行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时,将使用新版《中国建设银行个人客户风险评估问卷》(以下简称《问卷》)。

建设银行此次发布的新版个人客户风险评估问卷主要包括客户的年龄、家庭总资产净值、投资股票、基金、外汇、金融衍生产品等风险投资品的经验、客户投资态度、投资机会等主要内容。相较老版本,此次新版本还调整了部分产品适用的风评问卷,取消《基金及资管风险评估问卷》(个人版),其对应的基金、龙智投、专户理财等产品均适用《问卷》。

同时,调整风评结果名称。依据监管文件,《问卷》原“收益型”调整为“谨慎型”,原“积极进取型”调整为“激进型”,其他评估结果名称不变。在调整风评时间间隔方面,在“同一客户每7天最多可进行2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新增“同一客户每天最多可进行1次风险评估”的系统规则。

谈及建设银行客户风险评估问卷新老版本的对比,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分析指出,新的《问卷》对风评结果名称等方面进行了更精准的表述,以更准确地传达产品特性、揭示产品风险。同时,《问卷》的问题更简明、更具针对性,预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客户投资偏好和风险。

据了解,建设银行的客户如在10月15日前已在该行完成《基金及资管风险评估问卷》(个人版)并取得对应评估结果,该评估结果将在客户购买基金、龙智投、专户理财等产品时继续生效,直至评估结果失效或客户再次进行风险评估。同时,《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财产品客户权益须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理财产品风险揭示书及产品说明书》等产品文件中的风险评估名称也将进行相应调整。

强化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认知

今年的投资市场着实不平静,在前期“黑天鹅”事件带来的警示影响下,已有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相关调整。8月28日,工商银行也曾发布公告表示,将调整代销公募基金、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特定资产管理计划,以及基金专户、保险产品风险等级。工商银行表示,调整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可能存在与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情况,持有相关产品的客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相应调整。

今年5月12日,交通银行也宣布统一调整个人产品风险等级名称和等级表述以及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等级表述。仔细比较新老两个版本对于客户风险等级的措辞描述,主要对收益回报的描述更加虚化,对风险状况的描述更加虚化,而最高等级“激进型产品”除了描述风险和收益外,还额外新增一条: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去全部投资本金并对投资所导致的任何亏损承担责任。

优化客户主观测评问卷,也对深化客户自我风险承受能力认知起到了重要作用。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此举可以让投资者更清晰地明白自己的风险偏好水平,更有利于判断哪类产品是和自己的风险偏好相匹配的。未来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调整评估以适应市场变化。

陶金强调称,新的风险评估问卷能够使得个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等产品时,通过更合理的问题对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风险进行自我识别,银行也能够针对不同投资者推荐更合适的产品,最终能够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

应建立健全风控、隔离措施

从已经宣布调整的银行可以看到,大部分银行都将调整目光描向了基金、金融衍生理财产品和三方证券公司合作的创新产品上。一家国有大行相关人士直言,现阶段对银行来说,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等级需要更加合理地评估,恰当告知投资者风险匹配度,避免因为复杂的交易结构误导投资者判断,以避免纠纷。

考虑到目前市场风险及流动性因素,其他类似的金融创新产品是否存在同样的隐患?在陶金看来,银行的金融创新产品风险一方面来自底层资产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全球资产轮动节奏被打乱,潜在风险本身较大。另一方面,个别银行自身对底层资产等风险的隔离措施不足,产品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较低。由此看来,银行不仅要通过调整风评和风险声明来提醒客户,更有必要建立健全更好的风险控制和隔离措施。

廖鹤凯同时指出,法律和舆情风险也是银行考虑并作出相应调整的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理财、投资产品代销方面,银行还是要以客户为中心,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合理构建风险评估方案,为各类型投资者提供适当的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宋亦桐


(责任编辑:CF001)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银行业两大新规正式实施 理财产品和互联网贷款迎挑战

2022年1月1日起,银行业一些新的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不仅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推进银行转型步伐,也与银行理财客户息息相关。...

来源:新华网

多机构下调理财产品相关费率为哪般?

​近日,多家银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对理财产品相关费率予以不同程度的下调...

来源:新华网

5月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反弹 回暖或难以持续

年初以来的股市债市双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一直承压,一度超过2000只产品跌破1元净值。进入5月,在股市、债市反弹行情的带动下,以固收+为主的...

来源:财联社

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7.72万亿 占比超95%

截至2022年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3.56万只,存续余额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上半年,新发行理财产品1.52万只,累计募集...

来源:财联社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9.15万亿 上半年收益4172亿

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总规模达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72亿元。...

来源:财联社

银行理财开启第二轮下跌潮?受债市杀跌冲击

近日债券市场开启惨跌模式,至16日仍没有停止,波及大面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下跌,各机构面临巨大的赎回压力。...

来源:财联社

银行理财产品一周跌去28%?央行已火速出手

债券在大类资产中“一枝独秀”的阶段或将过去,处于高位的债市风险正在不断暴露。...

来源:财联社

2.5万亿定期开放理财到期压力将至 债市跌跌不休何时止

银行理财被大量赎回,钱走了,还会回来吗?短期或许不会了,债市“活水”在萎缩,市场形势严峻。...

来源:财联社

持续遭受赎回压力,银行理财“吆喝”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产品来啦”“第一家率先成立发行产品”“消除持有净值波动风险”……12月15日,华夏理财固收纯债封闭式12号435天产品发售,在发...

来源:财联社

银行理财“破净”潮下净值化产品迎来考验,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12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又出现了一轮赎回高峰,债券市场尤其是信用债市场仍在持续调整。大量债券型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下跌,银行理财...

来源:蓝鲸财经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财经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finance@zhixun.china.com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177181
财经频道联系电话:010-56176101